2025年8月30日,北京——在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中国发展网健康频道与北京名医大典传媒科技有...
在北京某三级医院的走廊里,50多岁的患者老李(化名)曾无数次抚摸着胸口 —— 那里埋藏着7个心脏支架,胸腔...
2025年8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主题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深刻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内...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83) 距北京冬奥会282天 2021年4月28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282天。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7日上午,习近平在南宁市广西民族博物馆外,同参加三月三“歌圩节”民族文化活动的各族群众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82) 距北京冬奥会283天 2021年4月27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283天。4月26日,埃及金字塔。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埃及吉萨金字塔群景区内游客稀少,当地旅游受到冲击。据埃及相关部门统计,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埃及旅游业收入较2019年骤降近七成,游客人数下降73%。新华社记者隋先凯摄
“零零后”非遗传承人的蜡染梦 4月25日,王欣颖在蜡染体验店内整理蜡染围巾。 21岁的王欣颖是贵州丹寨县人,6岁开始接触蜡染,19岁被评为丹寨县蜡染非遗传承人。 苗族蜡染是苗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技艺,成品色调素雅、纹样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台江:欢度苗族姊妹节 4月25日,苗族群众在参加“2021中国台江苗族姊妹节”盛装巡游。 当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迎来一年一度的苗族姊妹节。姊妹节期间将举行苗族盛装游演、苗族民族歌舞表演、苗家长桌宴、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等系列活动。 姊妹节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纪念日 4月25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当日,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纪念日。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81) 距北京冬奥会284天 2021年4月26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284天。4月25日,在古老又年轻的清华园,全校师生、校友欢聚一堂,共同为母校110岁华诞庆生,回望清华寻求救亡图存之路的时代烙印,感受一代代清华人为民族奋力拼搏的赤诚之心,展望年轻学子们为民族复兴播撒的新的希望。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80) 距北京冬奥会285天 2021年4月25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285天。这是4月24日拍摄的祁连县境内雪景(无人机照片)。临近立夏,位于祁连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迎来降雪,草原、森林、牦牛与羊群在白雪映衬下呈现出别样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79) 距北京冬奥会286天 2021年4月24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286天。地处京津冀核心区的白石山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白石山的景观兼具山岳景观的奇、雄、险、幻、秀五大特点,核心在一个奇字。白石山山体高耸擎天,气势雄伟,是摄影者的圣地。何世红摄影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78) 距北京冬奥会287天 2021年4月23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287天。4月21日,哈尔滨市队选手王一博(右)在比赛中掷壶。当日,在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进行的中国冰壶精英赛中国公开赛(中国·青海)男子团体决赛中,哈尔滨市队以8比3战胜青海队,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77) 距北京冬奥会288天 2021年4月22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288天。今天,世界各地迎接第52个“世界地球日”。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气候环境领域的挑战,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的蓝色星球。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中国一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华社记者武巍摄
建党百年看中国|微摄大型图片报告七十 中国给世界的博鳌方案 4月2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给世界提出了“博鳌方案”,回答了时代面临的重大命题: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建党百年看中国|微摄大型图片报告六十九 娄山关脚下的红军小学 1935年,遵义娄山关见证了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在大娄山山脚下,坐落着全国第一所红军小学——娄山关红军小学。4月20日,为迎接建党百年,娄山关红军小学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为主题,组织了系列活动,号召红军小学学生们“讲红军故事,做红色传人”。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